經理人時間管理:24小時創(chuàng)造88小時效益

2009-05-09 22:15:22      挖貝網

  如何有效的實施自我時間管理,是現代經理人的重要課題。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不能管理時間,便什么都不能管理。”問題是,經理人的一天也是24小時,如何才能創(chuàng)造出88小時的效益?

  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被打擾”是頭號時間大盜。日本的一個專業(yè)統(tǒng)計報告指出,“人們平均每8分鐘會收到1次打擾,平均每次被打擾大約是5分鐘,而且每次被打擾后重拾原來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鐘,而且其中80%的打擾是沒有意義或極少價值的。

  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自我管理,讓自己既能把事情很快地做完(有效率),又能把事情做對(有效能)。所有的待辦事項,按照急迫性與重要程度,可以劃分為“不緊急但重要”、“緊急且重要”、“緊急但不重要”和“不緊急也不重要”四類。一個自我診斷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的方法,就是檢查自己的時間分配。如果你分配在“不緊急但重要”事情上的時間不到一半,那么你的狀態(tài),不是總處于高壓中(處理“緊急且重要”的事情),就是浪費在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上太多。

  1974年發(fā)表的《管理時間:誰背著猴子》(Management Time: Who‘s Got the Monkey)一文,長久以來被奉為時間管理方面的必讀經典。作者認為,經理人有效管理時間的關鍵就是讓“別人的打擾”有價值,而不是讓猴子(下一個動作)騎在自己的背上。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經常發(fā)生過這樣的情形:在走廊里碰到一位部屬,在他“我遇到了一個問題,能不能和您談一談”的請求下,原先打算做的事情一耽擱就半小時過去了,結果卻只是弄清楚了問題的來龍去脈,獲得的信息只夠讓你決定介入,并不能當下就做出任何建議或決定。最后,你只好以“讓我考慮一下,回頭再找你談”來暫時中止。

  在這個的案例中,猴子原本背在部屬的身上,你倆談話時,猴子的兩腳開始分別踩在你們兩人的肩上,當你表示要考慮一下再回復他時,猴子便跳到了你的背上。于是,你接下了部屬的角色,而部屬則變成了監(jiān)督者,他會關切地不時問你“那件事您的建議如何”或“您考慮得怎樣了”。如果你的解決方式不能讓他滿意,他甚至會“強迫”你去做這件原本該他自己處理的事情。

  你一旦開始接收那些本該他人看養(yǎng)的猴子,就會讓人誤以為是你自己要養(yǎng)這些猴子,結果,你收的猴子越多,別人給的也就越多。最后,你問題堆積如山、永遠處理不完,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自己的績效平白打了折扣。

  經理人應該將時間投放在最重要的管理層面上,而不是養(yǎng)一大堆別人的猴子。要培養(yǎng)一個人的責任感,唯一的方法是賦予他們責任。對于“哪些猴子該喂養(yǎng)”以及“應該由誰來喂養(yǎng)”,經理人要有判斷與取舍的能力。優(yōu)秀的經理人,不但有能力喂養(yǎng)自己的猴子,而且能夠向上管理到有清楚指令并且進入狀況的老板,向外管理到有合理要求并且厘清權責的客戶、供貨商與同儕,向下管理到有自主能力并且能創(chuàng)造附加價值的部屬。

  管理者的職責,并不是把所有的猴子都背在自己的身上。負責,是擔負自己所負得起的責任,絕不是所有的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