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砸盤 天星資本領銜私募出逃新三板

2016/08/16 11:40      王熙喜 唐茗熙

近一段時間以來,新三板市場持續(xù)低迷,大量的私募基金開始撤離新三板,導致多只個股股價出現大幅度下滑。數據顯示,卡司通近期股價下跌超過20%,并在8月11日放量下跌。

8月15日,越洋科技的交易量突然放大,當天成交4128.98萬元,成為僅次于聯訊證券的新三板成交排行榜亞軍。

股轉系統(tǒng)的信息顯示,越洋科技的大幅減持是廣西寶匯佳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私募基金所為。

近一段時間以來,新三板市場持續(xù)低迷,大量的私募基金開始撤離新三板,導致多只個股股價出現大幅度下滑。

數據顯示,卡司通近期股價下跌超過20%,并在8月11日放量下跌。市場消息稱,砸盤的是國內一家著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新三板在線查閱資料,上述的私募基金出逃并非個案,天星資本更是出貨頻頻。6月28日,東電創(chuàng)新放量下跌。公司當日公告,天星銀河作為一致行動人與天星啟明通過做市轉讓的方式合計減持東電創(chuàng)新流通股490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6.13%。此前兩者合計持有公司101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64%。

無獨有偶,6月1日,世優(yōu)電氣突然放出巨量,股價下跌19.26%,長陰砸盤。公司當天公告,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山東信托-恒贏5號集合資金信托6月1日以做市轉讓的方式出讓世優(yōu)電氣流通股484.2萬股,占世優(yōu)電氣總股本的12.91%。上述減持后,該資金信托共計持有世優(yōu)電氣0股。

隨著私募基金的不斷到期,個股放量砸盤的現象增多,且大量私募資金、做市資金等多路資金退出市場,加之近期巨量限售股解禁,本已吃緊的流動性更加堪憂。

國元證券研究總監(jiān)蘇立峰表示,新三板短期尋底無望,“要想迎來突破,形成財富效應,只有超預期政策出臺,比如明確北交所的定位,是與上交所、深交所并立的第三大交易所,而不是中間環(huán)節(jié)。”

私募砸盤資金退出

私募產品的期限多為2+1,今年以來,到期私募陸續(xù)增多,有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可能有三四千家私募到期,到期資金可能過千億。

對于私募來說,行情不好,展期的可能性很小,再發(fā)新產品承接舊基金,市場不好,也很難成功,這就意味著私募資金短期只能退出市場。

事實上,私募機構的整體數量也在大幅下降。8月10日,基金業(yè)協會公布了空殼私募大清理后的首份月報,截至2016年7月底,基金業(yè)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為16467家,相比6月底的24094家,一下子減少了7627家不合格私募,降幅達31.66%。其中,證券類私募由10747家減少到7609家,股權類私募由11168家減少到7238家,值得注意的是,證券類私募數量減少了29%。

新三板在線統(tǒng)計,在基金業(yè)協會備案的新三板基金2016年上半年為192家,2015年全年為673家,上半年同比下降43%。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新三板做市指數已經跌破1100點,創(chuàng)出一年半的新低,新三板整體估值已降至25倍左右,創(chuàng)新層的估值正在向20倍靠攏,這時候市場只呈現結構性機會。

新三板在線注意到,私募清盤的現象已經頻頻出現。領信股份3月11日盤中出現歷史最低點5.38元,一根銀針探底。當天公告顯示,北京天星華夏投資中心(有限合伙)逐步減持公司股票,并于2016年3月11日將其所持股票全部減持完畢。

查閱公司資料,天星華夏持有領信股份6.29%的股份,共計328.7萬股,如果以平均價5.50元計算,天星資本套現1808萬元。不過天星并沒有虧本。據領信股份2015年3月26日股票發(fā)行公告,可知天星資本100萬股的成本價在3元,此次天星投資領信股份仍獲得了近800萬的回報。

有意思的是此后領信股份股價卻回升至14.15元,并且近期股價漫漫下跌,8月11日仍報收8.80元。“天星資本的利空消化完畢,盤面又迅速回升”。二級市場資深投資者胡先生如此評價。

除了上述的東電創(chuàng)新,天星減持的股票還有科能騰達、愛科凱能等。

6月24日、30日科能騰達股票放量下跌,6月24日公司公告,天星啟明共轉讓229.8萬股,轉讓后占掛牌公司總股本的7.412%。此前天星啟明持有公司475.4萬股,占公司已發(fā)行股份比例為14.347%。

愛科凱能3月16日暴跌5.94%,當日公司公告,北京天星啟明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于3月16日通過做市轉讓的方式減少愛科凱能流通股164.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71%,減持后還持有2.33%。

“天星在新三板減持的股票數量眾多,正式公告的有10只左右,但實際減持的股票數量遠不止此數,被減持個股股價大多呈下跌態(tài)勢,甚至出現短期暴跌現象,而另外的一些私募比如中科招商、九鼎集團等都有一些產品陸續(xù)到期,也可能會在二級市場減持,并對其持倉個股股價產生負面影響。”上述資深投資人士告訴新三板在線。

私募到期后,若不能展期或發(fā)新產品接盤,那就只好出貨。對于一些優(yōu)質、有潛力的個股,拋售可能導致20%左右的下跌,但是目前行情下,清盤的可能占多數,有的造成一天跌幅達到50%。業(yè)內人士評價,在流動性極端匱乏的情況下,協議股賣不掉,可能會優(yōu)先處理流動性好的做市股。

解禁壓力短期止跌無望

同時需要關注的是,今年下半年新三板有1025億股限售股解禁,按目前的市價計算大概是近3000億元。

安信證券研究員諸海濱表示,2016年5月-8月限售股解禁和新增股份(定增股份到帳后的上市日)掛牌都會為市場進一步增加供給。今年8月和9月將面臨224億股和178億股限售股解禁的拋壓,到年底有815億股的限售股面臨解禁,而這將為市場進一步增加供給,9月份之后這一壓力才將逐漸減弱。

限售股解禁會對市場帶來什么樣的沖擊?

星立方7月27日公告,將有總數為897萬股股票解除限售,占公司總股本的13.78%,可轉讓時間為8月1日。結果8月1日該股暴跌28%。

對此,市場人士表示,限售股解禁并不一定導致大盤大幅下挫。與A股不同,A股泡沫嚴重,一旦解禁,大家搶先跑路。而新三板不少大股東,認為自己的股票被低估了,如果股價再下跌,就更加惜售。但是對于業(yè)績注水,宣傳夸大的公司,則是能賣多少是多少。

如此看來,新三板短期止跌無望。

市場期待超預期政策

“只有在年底出實質利好,比如新年前后公募獲準進場或開始造勢,才可能產生局部的短期上漲行情,但整體好轉可能需要等到再分層并能對最上層降門檻有明確預期之后。”上述投資者表示。

對于產業(yè)資本的并購底的說法,國元證券研究總監(jiān)蘇立峰告訴新三板在線,產業(yè)資本從完善產業(yè)鏈的角度,收購企業(yè),確實體現了其價值判斷,但是并購并不會帶來增量資金入場,而且對產業(yè)資本來說,價格越低越有價值,所以短期構筑底部的說法并不成立。

他的判斷是,新三板已經完成了第一波行情,新三板企業(yè)的一波成長、分化已完成,下一波企業(yè)需要抱團取暖,互相并購重組,迎來新的成長。

對于公募入市,他認為公募產品期限與新三板流動性不足不匹配,不可能這么快。“要想迎來突破,形成財富效應,只有超預期政策出臺,比如明確北交所的定位,是與上交所、深交所并立的第三大交易所,而不是中間環(huán)節(jié)。”

“這樣,新三板企業(yè)不用走擬IPO轉板的通道,而新三板與主板的關系也得以理順,綠色轉板通道將順利搭建,但這不是短期可一蹴而就的。”蘇立峰表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日前表示,新三板目前掛牌企業(yè)為8000多家,滬深交易所上市企業(yè)不過2000多家。市場組織者之間應該有競爭關系,但在行政機制下卻只有協調關系。

和君資本合伙人徐剛認為,對新三板來說,推出創(chuàng)新層就是在挑戰(zhàn)滬深兩市交易所的市場地位,這樣對投資人來說多了一個選擇未嘗不好。

國務院剛剛印發(fā)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中也指出,要強化全國股轉系統(tǒng)融資、并購、交易等功能。

對于目前跌跌不休的新三板市場,在國家綱領性文件的基礎上,還需要股轉系統(tǒng)出臺相應的政策組合拳,方能化解當前的流動性困局。

相關閱讀